-
他一手和美国打贸易战,一手推动中日蜜月期
由于中曾根康弘的政治立场经常摇摆,在日本政坛有“风见鸡”的外号。不过,中曾根本人并不介意,常说“知道风向是驾驶舰船的第一步”,这种实用主义在他日后外交中有充分体现。[全文]
-
“不录用中国人”?有些日本人还活在上世纪
尽管大泽昇平们还在傲娇地吵嚷“绝不录用中国人”,但对今天的日本来说,问题早已不是愿不愿意招中国人,而是中国人还愿不愿意留在日本生活工作了。现在中国社会的发达程度不亚于日本,日本有的,中国也有,甚至还比日本的好。[全文]
-
安倍主动和台湾“切割”,这次咋这么积极?
安倍首相在与王岐山副主席会面期间,主动就台湾问题积极表态,也是为了给中国吃定心丸,避免因台湾地区选举、蓝绿竞争之小,错失习主席访日、深化中日关系发展之大。[全文]
-
令和时代的皇室外交:德仁天皇单独首访中国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今,中日两国开始推动防务关系的发展,这说明两国稳定友好的关系基础已然形成,而在此时派出高级别代表出席日本皇室活动,不仅能够为接下来中日关系的深化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而且也能为明年中国领导人访问日本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文]
-
只增消费税不涨工资,日本人的生活太“南”了
日本上班族每天的通勤费用、饭食费用都将增加几十至几百日元不等。或许看起来不多,但一个月下来,相当于多花了几千日元。消费税上调至10%后,年收入在350万-500万日元的家庭受影响最大,每年将为此多负担7万日元。[全文]
-
一顿猛夸后,特朗普开始点名日企
特朗普在当天的演讲中,先是猛夸日企高管,“世界上最伟大工商领袖汇集在此。”“美国与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大家在美日两国从事着杰出的事业。”之后,特朗普开始点名日企,最先被点名的是丰田。[全文]
-
安倍有蜜月,但日本没有
特朗普上台后,与安倍晋三历次会谈的主要内容,总体上还是围绕“朝核”“印太战略”“经贸赤字”原地打转,而且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成果。因此,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美国没有给予日本任何特殊的待遇,该打压的时候毫不犹豫,也并不存在所谓的蜜月期。[全文]
-
日本即将进入令和时代,但历史还有可能重演
平成时代,造假丑闻、篡改数据、质量不达标、创新能力下降等成了日本企业挥之不去的阴霾。从奥林巴斯到神户制钢,从东芝到丰田、日产,你能想到的日企几乎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丑闻泥淖。日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整体下降是日本经济在平成时代低迷不振的一大脚注。[全文]
-
“为了日本,我愿意忍辱负重再干三年”
不论是岸田文雄、石破茂,还是小泉进次郎,其实可以看出自民党内确实人才济济,“后安倍时代”并不缺乏首相候选人,但是真正能够令自民党内外折服的候选人却几乎没有。日本政界出现希望安倍晋三再干3年的声音,恐怕也恰恰在于此,这确实令人感到悲哀。[全文]
-
日本退群,血腥大屠杀又要开始了?
日本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削弱的是它自身的国际形象与国际定位,虽还不至于上升到“不负责任”的地步,但日本作为美国“小跟班”的形象无疑是更加明显了——连“退群”都跟着美国。而围绕日本在军事方面的各种小动作,则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保持警惕。[全文]
-
平成时代最后一个年度汉字,日本人选了它
回过头来看2018年的日本,灾害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以雪灾开始,在经历了地震灾害、暴雨灾害、酷暑灾害后,以台风灾害结束。当然了,这一年的日本并非只有自然灾害,事实上,人为灾害也不少。[全文]
-
驻台代表对反核食公投“深感遗憾”,日本人自己吃吗?
通过一些民调可以看出,日本民众至今仍对福岛食品感到不安。毕竟核辐射所引发的影响是漫长的,并不是三五年内就能检验出来,或完全消退。也不怪咱们的很多网友说,让那些赴福岛灾区的中国记者先连续吃3年福岛食品再说。[全文]
-
安倍访华的动力是他?
中日关系的改善发展并不意味着日美同盟的终结,但日美关系肯定会出现微妙的变化。日美同盟是战后日本外交的基础,然而观察特朗普上台后的日美关系,其实可以发现,与美国走得太近并没有让日本获得任何实质性好处。 [全文]
-
湄公河和日本有什么关系,这事儿安倍也要管?
因为受特朗普政权的经贸压力,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所以安倍政权在发展与湄公河5国的关系时变成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当然,从《东京战略2018》中包含了“印太战略”“南海议题”的内容来看,日本对于抗衡遏制中国的兴趣并没有完全消失,只不过因为时下的局势而有所弱化罢了。[全文]
-
日本这就要向美国“投降”了?
安倍晋三肯定知道,名义上是日美TAG谈判,本质上就是日美FTA谈判,但如果直接说是FTA谈判的话,不仅会令自民党内外质疑安倍晋三是否真的有连任自民党总裁的资格,而且也将会动摇安倍政权的执政根基。[全文]
-
如果安倍能对日本人踢慰安妇像表态的话……
确实,“慰安妇之真相国民运动”和藤井实彦的丑陋行为与作为首相的安倍晋三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安倍不对藤井的行为进行批评是否暗示其支持这样的做法,笔者不敢妄下结论,但这一定会让那些日本右翼分子的胆子更大,假借首相的“包庇”做出更多有损中日关系的行为。[全文]